闽菜十大经典代表菜 每日资讯

2023-05-04 15:58:26    来源:探索美食真谛

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就形成于福建,福建临海,就形成了以烹制山珍海味而著称的闽菜,其中福建最著名的菜品佛跳墙就是闽菜经典名菜,那么福建名菜还有哪些呢?福建特色菜有哪些?小编你整理了福建十大名菜,分别是佛跳墙、鸡汤汆海蚌、醉糟鸡、荔枝肉等闽菜之福州菜代表菜,海蛎煎、半月沉江、同安封肉等福建闽南菜代表菜,白斩河田鸡、家生鱼片、涮九门头等闽菜之闽西经典名菜,还有闽北名菜武夷熏鹅、福建主题名宴连城白鸭汤,一起来看看吧。


(相关资料图)

佛跳墙

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肫;有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蛏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关于这道菜的创始,说法颇多。据费孝通先生记,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

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佛跳墙\"是闽菜中首屈一指的名牌佳肴。因用料讲究,制法独特,滋味香浓而驰名中外。传说不见经传,却在民间流传,这更充分说明了佛跳墙这道菜经久不衰的魅力。其实佛跳墙名字的由来还是多亏了几位秀才,相传,有几位秀才慕名,专程品尝那道哄传一时的名菜。当店小二捧出一个陈酒坛子,请客启盖享用时,秀才不但不理睬,反而对那陈酒坛子嘲笑一翻。殷勤的店小二上去打开坛盖,那闷足了的香气扑鼻而来,轻狂的秀才们顿时放下了架子,伸着脑袋,吸溜鼻子,流了口水,连称奇哉美哉。有一位脱口说道:\"即使佛祖闻菜之香,亦必跳墙破戒偷尝\"。另一位动问菜名,店小二答道是\"坛子煨菜\",秀才连连摆手摇头:太直太俗,不雅不妥,于是即兴唱道:\"坛启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齐声称妙,此菜以\"佛跳墙\"命名最耐灵味。从此,\"坛子煨菜\"便得\"佛跳墙\"的雅称。

鸡汤氽海蚌

是一道福建的特色名菜,属闽菜。使用漳港海蚌、鸡肉作为主料,配以牛肉猪里脊肉等辅料制作而成的美食。以鲜活海蚌为原料,氽以滚热的鸡汤而成,口味咸鲜味。制作三茸汤时,鸡血和脯肉是起过滤鸡汤杂质的作用;海蚌第一次氽沸水动作要快,只达六成熟;三茸汤氽入后应上席即食,以防质老。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主办的2016年“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活动中,鸡汤氽海蚌入选“福建十大名菜”。

白斩河田鸡

是福建省的客家名菜,属于汀州客家菜系。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的称号。 俗话说:“没吃河田鸡,不算到长汀”。 长汀是汀州故地,白斩河田鸡是汀州最负盛名的名菜,被誉为“汀州第一大菜”。

河田鸡特征鲜明,公鸡,三黄、三黑、三叉红,即嘴黄、脚黄,全身毛色金黄;两翅尖各有3至5片半黑扁毛,尾端有7至9片黑绿色毛弯翘在后;鸡冠顶端呈三叉形,鲜红明亮。母鸡,体圆脚较短,全身毛色淡黄,颈项毛带有碎米般黑色斑点,翅尖和尾端毛稍大而短,鸡冠鲜红。标准的河田鸡被定为出口活鸡的名贵商品。1964年秋,在广州国际交易会名鸡评比中,经国际客商从体型、骁勇、重量、毛色、肉质等5个方面评定,列为国际第二名鸡。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而姜汁鸡白斩鸡较为普遍,为宴席之必备。在白斩鸡中,又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它经其香、脆、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洲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对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厨师张茂生制作的“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原望江楼的李忒声、林益汀,宾馆的沈德标,金沙酒家的黄炎等厨师均善烹制,今许多酒家都有制作。

蚵仔煎

(闽南语读做ě-ā-jiān,普通话译作“海蛎煎”),是一道常见的家常菜,起源于福建泉州,是闽南、台湾、潮汕等地区经典的传统名吃之一。关于它的起源,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民间传闻,西元1661年时,荷兰军队占领台南,泉州南安人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馀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名吃。

蚵仔煎(海蛎煎)是福建沿海城市,台湾和潮汕地区的特色小吃,在闽语系地区(闽南-泉州厦门漳州)、福州、莆田、潮汕)自古有之,蚵仔煎据传是一种在贫穷社会之下所发明的一种创意料理,是先民困苦,在无法饱食下所发明的替代粮食,是一种贫苦生活的象征。闽南,台湾,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台湾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台南安平地区一带的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传统点心,是以加水后的番薯粉浆包裹蚵仔、鸡蛋、葱、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饼状物。另一种比较有根可循的说法是,台湾蚵仔煎是随着郑成功大军和福建、潮汕移民的迁入,带入了台湾本土。成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喜爱的美味佳肴。如今台湾的蚵仔煎与福建闽南地区特别是泉州的蚵仔煎制作工艺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武夷山岚谷熏鹅

俗称武夷熏鹅,是武夷山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传统名肴,此菜产自福建武夷山地区,属于福建闽菜之闽北菜代表菜。武夷熏鹅选用岚谷熏鹅,正宗的岚谷熏鹅是经过长时间熏制而出,鹅肉融入了茶香、桂叶香及糯米香味,因而香味持久,浓浓的香熏味也掩盖不了麻辣香。烘烤熏制后的鹅肉色泽金黄透亮,鹅皮金黄透亮,鹅肉紧致香嫩,吃起来皮质酥脆,融入了茶叶等调料香气,香辣十足。武夷山岚谷熏鹅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菜”福建十大经典名菜,还在2016年被福建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评为“福建十大名菜”。

客家生鱼片

又名客家鱼生,或客家脍鱼生,中国人吃鱼生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只不过那时还没有“鱼生”的说法,称为脍,脍就是将鱼肉细切成片后再进食的一种方法。客家人一路南迁,也把鱼生的吃法带到福建等地,在福建客家宁化、兴宁、五华、信丰等地都有食鱼生的习惯。客家生鱼脍的特点是用的配料加了田螺香蒜醋,鲜滑爽口、脆嫩清香,吃起来非常过瘾,特别适合用作高浓度白酒的下酒菜。客家生鱼片尤以宁化鱼生最为著名,宁化生鱼脍是福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地方名肴,属于闽菜系闽西菜,属于闽西北风味。客家生鱼片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菜”福建十大经典名菜,还在2016年被福建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评为“福建十大名菜”。

半月沉江

是一道福建福州的名菜,属闽菜系,福建素菜系列最出名的菜,半月沉江为南普陀寺的一道素席名菜。1962年郭沫若到厦门视察工作,到南普陀寺游玩用餐,看到一碗圆形的菜肴,一半香菇为黑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在江底,色泽分明,加入当归味如鸡汤,郭老连声赞叹,立即将这道菜命名为“半月沉江”。福建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主办的2016年“福建十大名菜”系列评选活动中,半月沉江入选“福建十大名菜”。半月沉江以水面筋为主要材料,烹饪以煮为主,口味属于酸辣味。口感:本菜为汤菜,味鲜清香。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州传统的名菜之一,至今有着两三百年的历史,也是福建有名的传统名菜,属于闽菜之福州菜。荔枝肉因为口感嫩滑,酸甜可口,形色味皆似荔枝得名,也是福州“闽菜”五大代表菜之一,是福州地区比较常见的一道菜肴。荔枝肉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红糟、香醋、白糖、酱油、麻油、湿淀粉等调料即成。

南煎肝

福建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闽菜系。是福州菜中的知名特色菜之一。猪肝要切得比较薄,因为这道菜猪肝在制作的过程中因为要保持新嫩的口感,在锅中停留的时间就不能长,所以要让猪肝保持鲜嫩口感的同时又要充分熟透,切得比较薄是关键之一。最后加入麻油是点睛之笔,麻油最后加香味会更加浓郁。

同安封肉

是厦门同安马巷(现翔安马巷)传统的名菜,属于闽菜系。此菜将整块的肉装盆,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所以叫作“封肉”。在当地颇有名气,每当人们办喜事或建新房,举办筵席,都忘不了“封肉”,并且有把“封肉”安排在筵席的中间段的习惯,如果你在筵席上吃到“封肉”,那就说明筵席已经过半了。侨胞回乡探亲时,也也一定要吃这道家乡风味菜。据说,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将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开。

“同安封肉”据传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食品。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授其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配上佐料(香菇、虾米、板栗等),用黄巾(即用白纱布浸煮北辰山的所产黄栀子叶而成)包裹,形如大印,下锅蒸煮,食时肉香扑鼻。四方形封肉恰似封王的大印,包裹的黄布犹如束印黄绫,布包为“封”。封者,“敕封”也,所以就叫“封肉”。时至今日,“同安封肉”已经成了厦门乃至闽南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每当人们办喜事,建新房,都少不了“封肉”。许多老台胞和老华侨,还把这种独特烹制方法带到台湾和海外。逢年过节,他们也自制封肉,让其后辈品尝家乡的特色美味,培植他们思乡的情愫。许多海外侨胞回家乡,必定亲点一道封肉大快朵颐,并骄傲地大谈这是“阮兜的封肉”。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