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锦辉: 抢救传统粤菜

2022-12-17 23:21:40   


【资料图】

导报君语

为大力培育弘扬粤菜名厨工匠精神,带动粤菜厨师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评价、行业自律管理和“粤菜师傅”工程市场化发展,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在2021年已经开展的星级“粤菜师傅”认定工作基础上,最高等级的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认定评选第二阶段技能展示因为疫情原因,将于2022年12月13日在线上举行。

在新一批四、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诞生之前,我们先来一睹去年获得星级“粤菜师傅”名厨的风采!

广东省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

徐锦辉

说到近两年来能轰动粤菜界的事情,重现“消失的名菜”算得上风头无两。

广州博物馆联手点心大师陈勋、中国点心大师徐丽卿、广东省粤菜师傅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黎永泰、中国粤菜烹饪大师梁灿然、十大中华名厨林壤明等粤菜老行尊,通过对一批流传下来的民国老菜单进行研究后,让失传的广府味穿越至今。

让“消失的名菜”从纸面重现餐桌的操盘手,是中国大酒店中餐行政总厨徐锦辉。从业35年的他,希望把“消失的名菜”做成一个能让粤菜生命力更蓬勃的文化标签、印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寻回失传技艺的初心,不仅在重现、再现,更在于应时而变,适应市场需求将技艺加以改进,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徐锦辉这样说。

那么,这位“粤菜师傅”到底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位五星级“粤菜师傅”名厨的粤菜人生。

不管什么位置 就是喜欢在厨房

1987年,17岁的徐锦辉投身厨房,在华北饭店入行。按他的说法是,当时厨师是一个吃香的行业,收入高且稳定,社会地位也不低。要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辛苦。

但徐锦辉说这些所有的优点、缺点,他都不在乎,因为他入这一行的理由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兴趣。

在记者看来,他所说的“兴趣”并不是“玩玩”的那种——他在说“我就是中意这行,是兴趣,所以直接投身进去”的时候,眼里闪着光芒,那股“初心不变”的心境完全写在了脸上。

所以,在他说到“做了1年多学徒”“扒了煤灰大半年”这些苦活脏活时,居然没有一丝怨气;哪怕是提起1991年进入中国大酒店时被告知:“连打荷都有21个人,炉头没有位置了”,让他降级为帮厨(当时他已经是炉头的身份)的时候,徐锦辉也是满脸笑意。他甚至还特别得意地说:“不管是什么位置,反正我就是喜欢在厨房。”然后还说,就算是在最下层的岗位,每天只要一上班,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3年以后,徐锦辉才升级为厨房中层,凭实力再次回归到原来的炉头岗位。

当总厨最重要的事

让更多人对粤菜有兴趣

放在今天,拥有7年多的厨房经验,在很多地方早已是大厨级别。但在徐锦辉的角度,那时候的他,远远还没到一个大厨的实力和水平。“越是在基层干得久,你就会发现越往上一个层次,需要掌握的越多。”

到了2004年,在中国大酒店的厨房里兢兢业业工作了整整13年的徐锦辉,才当上了中餐行政总厨。

他回忆道,当上总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如何能让更多人对粤菜有兴趣。

这个想法听起来相当理想主义,甚至有点浮夸。但一直脸带笑容的徐锦辉却变得一脸正经起来。他认为,这就是一个总厨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后来,徐锦辉把这件事放在了最重要的日程里。这就是为何中国大酒店在日后坚持举办茶宴、百花宴、养生宴等主题宴,乃至2020年持续至今的“消失的名菜”系列,都是源于这一初衷。

他形象地用“根”和“枝丫”来描述现在的饮食变化:食材不变,变的是烹饪食材的方式和手法。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好比是“根”,而烹饪菜品则是“枝丫”,“根”在不断的变化,“枝丫”也要随之做出改变。“我始终相信,烹饪粤菜的食材是无所不能的。”

复原古早粤菜让味道“不断层”

这两年,徐锦辉参与“消失的名菜”复原,感慨良多:“消失的原因自然是被市场淘汰了,有可能是食材、消费群体的消失,但粤菜的技艺不能消失。”

他表示,最想传承的是粤菜的制作技艺。徐锦辉讲到,在复原过程中除了翻阅粤菜古籍,还会请教众多粤菜泰斗师傅,而且经常还被“骂”。每一道菜的还原都很难,因为食材在变、味道在变、设备在变,食客的需求在变,但老师傅教导的功夫技法不能忘,“功夫”不能省,要“知其形”,更要“懂其意”。

比如“剪虾”这一道工艺,分别有剪虾枪、虾线、虾尾共6刀,“如何剪”是“知其形”,但“为何剪”则是“懂其意”,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更是很多厨师不懂的一点。为此,徐锦辉参考了大量书籍,最后在一位老行尊口中才知道是为了方便入口、突出口感而创造的技法,每一步都是有其必要的理由,这就是“懂其意”。

徐锦辉还说,在这种不断挖掘和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的知识也相当有趣,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一些古早粤菜发扬出去的决心。“很多粤菜已经慢慢在流失了,尤其是上世纪初中期的粤菜,只有菜名,没有照片,甚至连材料都不知道。如果我们这一代厨师如果再不抢救,再过十年,它们可能真的永远活在传说里了。”

金银鸡蛋糕

比如“金银鸡蛋糕”这道点心,徐锦辉就很庆幸能得到其发明者陈勋大师的指点,了解到原来是用“上烘下蒸”的工艺制作的;还有“菠萝旭日”,也是靠陈勋大师说出“用焗好的咸蛋黄”来表现“旭日”的秘方来还原;再如“鹧鸪粥”若不是通过老一辈的介绍,根本不知道其虽名为粥,实则内无粒米,全以鹧鸪拆骨取肉成蓉,与淮山蓉、燕窝等同煮。

如今,从业35年的徐锦辉希望把“消失的名菜”做成一个能让粤菜生命力更蓬勃的文化标签、印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寻回失传技艺的初心,不仅在重现、再现,更在于应时而变,适应市场需求将技艺加以改进,为其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他如是说。

文 |冯睿峻

视频 |广粤文化全媒体中心

编辑&排版 | 全媒体编辑 西音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X 关闭